特色活动二:与《评估指南》共话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日期:2022-05-17 17:11:39  浏览量:1284

 

 

引言:从学前教育的又一个10年谈起

距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印发,中国的学前教育走过了又一个10年。这10年间,学前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的目标,迈入了全面普及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发挥好质量评估的引领、诊断、改进和激励作用,210日,《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印发,对长期以来各地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重他评轻自评等倾向提出了规范化引导和科学化导向。《评估指南》着力从三方面改进优化评估方式,切实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一是突出过程评估;二是强化自我评估;三是聚焦班级观察。论及观察,不免引起了我们对于日常工作的一系列回忆和思考,于是我们决定在这个特殊时期,共话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重新全方位的审视我们的观察评估之径。

当老师重新审视观察

观察是重要的教师行为,而教师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美国学者丽莲·凯兹把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视为帮助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专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途径。只有当教师充分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所在以及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作为教育评估的重要一环,观察同时也是评估的手段和方式。观察幼儿,听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让我们得以看见儿童、看见儿童的学习方式,从而踔厉保教质量提升。

老师眼中的幼儿行为观察

观察总带有一定目的,落实在一个具体的观察中,我们需要很清楚地知道我想了解什么,有了清晰的意向,才有可能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看到观察对象或目标,才能有效地记录到能反映观察期望的有意义地行为和经验。

人们通常认为,大多数人是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所看到的信息的。但是,人们都存在一种倾向,即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而且只想看到自己知道的事物。比如说两个老师和孩子在户外玩耍,在看同一现象时可能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若一个儿童在看着别人玩耍,自己没有参与,有的老师会觉得孩子胆小不敢和别人一起玩,有的老师可能觉得孩子在思考玩什么,也有的可能觉得孩子太孤僻了,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有效的观察儿童。

观察的过程实际上要经过观察、评价及决策几个程序,我认为这事实上构成了我们观察儿童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察与评价是理解儿童、丰富教育经验的关键所在,而观察必须是先行的,通过观察可以收集儿童成长发展的路径,提供儿童进步的可视化信息。

这也意味着单次或者短期内的观察不足以对儿童发展做出合理化的判断,因此持续而有效的观察对于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的困惑

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发现大家对于幼儿观察聚焦在观察的本质、对象的选择以及方式的运用等方面,并且还结合观察实践场景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疑问1:教师应该如何行之有效的确立观察的对象和目标,集中观察的焦点进而开展有效的观察活动?

疑问2:教师应如何从儿童众多的行为表现中敏锐的捕捉到和发现体现儿童当前发展状态的关键信息进行观察记录?如何不让观察流于形式,通过观察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疑问3:教师在随机遇到幼儿比较有意义的行为或者语言时,最好的记录方式是视频或者音频的录制,但是很多观察的契机出现时老师却可能对幼儿的语言或细节化行为表现不能够很全面地记录,那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让观察者更好的观察和记录呢?

疑问4:户外活动时有效的观察可以了解孩子的运动能力及运动强度,并给予有层次的运动。但实际在开展中教师可能注重安全防护,要眼观四方关注每个运动中的孩子。教师如何在户外活动中既关注安全与运动量,又能观察解读孩子的行为?

 

初读《评估指南》

IMG_266

IMG_262IMG_263IMG_265

 

带着问题,我们决定对话《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从中采撷有关幼儿行为观察的新思路。在对《评估指南》进行初读后,老师们对其鲜明的过程质量评估导向印象深刻,并由此链接日常的幼儿行为观察实践,开始了对观察实践的审视过程。

 

 

 

 

 

 

IMG_272

 

 

 

 

 

 

 

 

 

 

 

讲述老师的观察故事

各年级组老师们选取了一个观察案例,针对这样一则案例,大家开启了七嘴八舌环节,尔后对照评估指标进行研讨和解读。下面让我们一起再现小班、中班、大班年级组教师的研讨现场:

小班年级组研讨:

 

IMG_277

 

 

 

 

IMG_278

任华老师:各位老师,上一个阶段我们在吴园长的带领下,学习了《评估指南》的相关内容,我想通过学习,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孩子的行为能更加科学准确的进行评估。那么今天我们就运用前一阶段《评估指南》中所学到的相关内容来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讨。

傅静静老师:该案例中能看到的第一次师幼互动是任姓幼儿对老师说的:我要玩这个。可以看出,教师是支持他自主选择游戏玩法的。当幼儿提出:我要去爬边上,可以吗?可以看出,他在活动中是自信从容,能大胆表达自己情绪的。从侧面也说明在他眼里教师是一个一直给与他支持性态度和行为的老师。

但是原材料中只能看到教师观察记录部分,教师有无发现互动中偶发的教育契机或抓住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进行思考分析部分未能获悉,建议将此部分内容附加上,既可以对之前的记录做一个补充,也能使分析者更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想法,做出更有意义地分析。

沈静文老师:该案例中提到当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跟着任臻后面往上爬的时候,觉得这里存在安全隐患,于是进行了语言的提示。在描述任臻爬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了解到他玩过很多次,又从动作上描写他快速地爬,因此当任臻提出更高的要求时,老师给与了支持。该案例中教师在观察过程中通过与幼儿交流,观察幼儿的动作发展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同时满足其向更高水平发展。

IMG_281

沈美琴老师:是的,案例中小朋友看到攀爬的玩具非常感兴趣,特别是从案例的描述中看出任臻小朋友是个比较活泼外向的小朋友,他能主动的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任臻小朋友对老师说:老师这个我玩过。我要玩这个。说完就开始往上攀爬。很多小朋友也开始跟着后面往上爬。后来他又向老师提出爬边上的架子。小朋友这些语言和行为都说明他们对攀爬玩具很感兴趣。教师读懂了孩子的需求之后,就应该给予支持,满足他们攀爬的愿望。《评估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同伴和玩法,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

季闻悦老师:教师第一次是和全部幼儿的互动,在回应中教师情绪积极乐观,语态温和,以亲切和蔼,支持性的态度与幼儿互动,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幼儿能放心大胆地表达自己,也能安心地游戏。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和任臻小朋友的互动,教师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本着安全的态度支持该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和玩法,支持幼儿的决策,幼儿中幼儿情绪积极主动,能够放心大胆地玩,因此我认为这个游戏中的师幼互动是积极有效的。

IMG_283

徐菊芳老师:本案例中,孩子们对于第一次去的新游戏区充满好奇,而老师也能充分放手,对于孩子们提出要去玩攀爬,马上给予支持,同时能及时提出要注意安全,当孩子要去挑战其他项目时,老师也一再支持他,给孩子们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和挑战,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和直面困难的勇气!

沈云霞老师:我从老师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所做的支持的方面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评估指南》中安全防护内容要求保教人员具有安全保护意识,做好环境、设施设备、玩具材料等方面的日常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发生意外时,优先保护幼儿的安全。在本案例中,老师鼓励小朋友攀爬的同时,适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提出:不要把手放在上面小朋友的脚底下,这样会被踩到任臻你爬的时候要抓牢这样的要求,是把安全教育融入了幼儿的户外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习判断环境、设施设备和玩具材料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增强了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IMG_285

陆珍珍老师:我来从老师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所做的努力来分析上述的案例:在本案例的活动过程中,老师至始至终都在不断的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第一次大家一起攀爬时,老师提醒:大家爬的时候,大家要看清,不要把手放在前面小朋友的脚下面,会被踩到的。第二次任臻小朋友爬的时候老师又叮嘱手要抓牢哦。最后任臻小朋友提出自己到边上玩时,老师又一次叮嘱道:爬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老师在帮助幼儿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上做了不断的努力。此外,老师以支持的态度和行为和幼儿互动,支持幼儿选择攀爬架游戏,也支持幼儿选择边上的攀爬架尝试更具挑战的攀爬任务。

任华老师:从老师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老师们运用了《评估指南》中的评估方式三:聚焦班级观察。通过不少于半日的连续自然观察,了解教师与幼儿互动情况,准确判断教师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所做的努力与支持,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和质量……

 

中班年级组研讨:

 

IMG_287IMG_288IMG_289

 

 

 

大班年级组研讨:

 

IMG_291 IMG_290

观察如何走向评估

从观察到评估是必由之路

IMG_292

剪叶子的男孩为例

IMG_293

在谈论观察如何走向评估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共同欣赏了这样一幅图片——图中一个男孩正站在椅子上试图剪叶子。当问及大家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老师们提出:

男孩会不会是在玩一个想象游戏?

好危险!他这样很可能摔伤自己!

真是个调皮的搞破坏的熊孩子。

图片中的场景对于老师们来说其实在日常的观察实践中可能很常见,而此时我们对于这一场景作出的反应就使得我们的观察顺理成章的走向了评估。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如何行之有效的观察儿童,从一个合理的切入点解读幼儿的行为,评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基于观察记录的评估策略

策略一——持续性观察:关注幼儿动态发展过程,激发幼儿的内驱力。

中班年级组的一位老师在研讨中谈到一次幼儿观察的经历:班级里的孩子们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大班的孩子们混龄进行跑酷,跑酷其中的一个环节要整个人从较高的攀爬架上翻越,班上的一个男孩第一次尝试时两腿发抖不敢直视攀爬架,只好求助老师将其抱下。但我观察发现他尽管当时站在一旁但眼神却一刻不离开对他来说有些困难的攀爬架,他看着身手矫捷的哥哥姐姐们向我表示想要再玩一次。就这样,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每天都向我表达了自己想尝试攀爬架的意愿。就这样从颤颤巍巍到不需要我辅助他,一周不到的时间,他就逐渐克服了这个难题。

由此可见,对于幼儿的行为,教师不但需要观察,还应当持续的、连贯的进行观察记录,持续性的观察能够反映幼儿作为完整独立的社会人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动态发展的过程才是能够用于评估幼儿自身发展的合理依据。

正如《评估指南》中师幼互动第27条提出:认真观察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并做必要记录,根据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提供有针对性地支持。不急于介入或干扰幼儿的活动。

 

策略二——科学化评估:关注幼儿真实行为表现,读懂幼儿的一百种语言。

怎样的观察记录能够真实、有效的记录幼儿当下的行为表现呢?在分年级组进行观察记录案例的研讨,大班的一位老师提出这样的思考:出于本职工作的习惯,会经常性地出现干预幼儿的行为,使幼儿的自然行为减少。例如:对班里幼儿的午餐进餐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分析时,会记录如下:今天孩子们都吃得不错,没有剩饭的小朋友,吃饭时也比较安静,只是乐乐和团团仍是最慢的,估计是在家吃过东西了,不太饿,在园里吃饭就显得慢悠悠的。可以看出,观察记录里估计是在家吃过东西了不太饿都是教师对幼儿行为原因的主观猜测,并非客观事实描述。

由此,大家也从中发现和总结了我们平时在观察记录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问题1观察目标偏离,如因幼儿间的互动转变观察对象导致混乱;

问题2观察记录中会不经意间对幼儿行为加以主观揣测;

问题3对于幼儿行为的分析笼统,没有与幼儿的关键经验链接。

《评估指南》基本原则第三条提到:坚持科学评估。完善评估内容,突出评估重点,改进评估方式,切实扭转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重他评轻自评等倾向。观察记录不是文学作品,不需要作者先入为主的进行加工和润色,白描式的对幼儿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记录能够在捕捉幼儿关键经验习得和成长变化的过程中起到见微知著的作用。

写在最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权利公约》的颁布和新童年社会学的兴起进一步强调幼儿作为独立、完整的社会个体,和成人共同创造着属于社会的独特文化。正如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中提出的:理解是解释者不断地从自己原有的视域出发,在同被理解对象的接触中不断地检验我们的成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域,从而两个视域相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视域。与《评估指南》共话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一次视域融合的过程,前路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去探寻和创造属于我们的教育未来。